當陽光透過吊腳樓的古拙木窗,照進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丹江鎮長豐村黨支部書記陸錦參家時,他早已出了門。
鋪著青石板的古街上,機器聲轟鳴,施工人員繁忙络绎,正在发掘一條新的消防給水溝渠。“這但是村裡盼了良久的工程!”陸錦參一邊給工人幫忙一邊說。
長豐村位於雷山内地,乡民們依山而居,積木為材,榫卯結屋,形成了連片寓居的木質房子布局。“別看這些老房子年頭長,但是冬暖夏涼,結實经用。”指著一處青瓦覆蓋、圓板屋架、方木檁條的吊腳樓,陸錦參說,村裡有160戶人家,木質房子有60棟。
“由於存在季節性缺水、消防管網老化等問題,乡民們难免擔心消防問題。”陸錦參說。
過去,長豐村也想過要進行消防改造。“缺技術、缺資金、缺人手,單靠村裡的力气,有難度。”想來想去,陸錦參撥通了鎮裡分担消防安全的副鎮長劉安敬的電話。
“省裡正准備對寨子進行‘水改’‘電改’,就包括你們村。”電話那頭傳來好消息,陸錦參精力一振。
本年5月,貴州省印發專項行動计划,明確用2年時間,新建、改造完结全省50戶以上木質房子連片寨子“水改”889個、“電改”1259個,加速補齊農村消防基礎設施短板。
很快,一支由住宅和城鄉建設、消防救援等單位人員組成的專業作业隊進駐長豐村。“改造經費由誰來出”“消防水箱的水源從哪裡來”“管網改造會不會破壞老房子的結構”……在院壩會上,作业隊隊員們將乡民們的問題詳細記錄下來,並逐个耐性回答。
“‘水改’會在保護寨子天然歷史風貌、修建風格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和消防規劃,遵从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的原則。”5月下旬,一張包括系統方式和消防水源、室外消火栓與消防給水管網安置、設施設備選址和選型等內容的詳細计划,張貼在村委會門前的告示欄上。經過屡次商討和實地踏勘,作业隊決定對長豐村優先實施“水改”,構建一套完好的消防給水系統。
“省市縣三級投入專項資金,新建240立方米消防水箱一個,新增、改換消防栓33個,鋪設消防主管網1330米,40天左右竣工。”陸錦參興奮地說,“老板屋有了‘防火衣’,日子更安心了!”
“我們嚴格依照技術標准和施工要求,項目化、清單化推進施工進度,邊改造邊排查,做到應改盡改。”黔東南州消防救援支隊火調技術科負責人史康龍介紹,作為貴州省木質房子連片寨子最多、最会集的市州,黔東南州共有50戶以上木質房子連片寨子1945個。
同時,參照省級技術攻略,黔東南州組織州、縣兩級專業設計力气,結合寨子規模和房子戶型,研讨編制了4套“水改”、3套“電改”標准化施工圖集,在實現“一村一策”的基礎上,為全州節約了8190萬元的工程設計本钱。
雨后初晴,青山環抱中的黔東南州台江縣排羊鄉九擺村,護林員兼義務消防員熊朝銀一大早沿著山路上行,對村裡各類消防設施進行日常檢查。
“這幾年,日子條件好了,手機、電腦、空調用得多,老屋電路負荷也變大了,存在消防隱患。村裡進行了‘電改’,大家用起電來定心多了!”在一棟吊腳樓前駐足,熊朝銀仔細检查消防箱裡东西擺放的情況。隻見裝有保護套管的電纜延伸到屋內,入戶電表外包裹著厚厚的絕緣板。踏著樓梯來到二層,每個房間內都裝上了嶄新的安全型插座,旧式白熾燈也被替換為節能燈。
“有了大數據,用電更安全!”一旁的台江縣排羊鄉消防站負責人楊光喜說,九擺村於2022年全面完结寨子消防安全改造,並安裝了才智用電設備,實時監測導線溫度、電流、電壓等數據。一旦發現異常,就會彈出報警信息,告诉消防部門敏捷處理,最大极限預防電氣火災發生。
“有了齊全的設施設備,我們更有决心保证好消防安全。”熊朝銀說。现在,九擺村有20名義務消防員,分片區對全村消防設施設備進行日常巡查管護。
到现在,貴州已下達34996.2萬元省級補助資金,補助銅仁市、黔東南州等開展“水改”“電改”作业。2024年,貴州全省預計將完结1191個寨子的“水改”“電改”,其间“水改”335個、“電改”856個。貴州省住宅和城鄉建設廳村鎮建設處副處長梅朝偉表明,將有序推動貴州“水改”“電改”作业高質量開展,全力織密織牢農村消防安全防護網。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